首页专业服务新闻中心成功案例标准法规互动下载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正文
 
诺顿网络安全报告:网络犯罪致中国年损失2890亿元
2012-09-19 13:06     (浏览次数:)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牟旭 任珂)据赛门铁克诺顿公司11日发布的诺顿安全报告推测,从去年7月至今年7月,网络犯罪致使全球个人用户蒙受的直接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同期,中国估计有超过2.57亿网民成为网络犯罪受害者,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890亿元。 

报告显示,84%的中国网民曾遭受过网络犯罪侵害。报告调查的一年时间内,被网络犯罪侵害的网民比例高达72%(即每天有超过70万名中国网民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每分钟有489名受害者),平均每位网络犯罪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1126元。 

全球范围内,每秒就有18位网民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平均每位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为197美元。据估计,报告调查时间段内,全球遭受过网络犯罪侵害的网民多达5.56亿,超过了欧盟的人口总额。 

今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新型网络犯罪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如社交网络或移动设备网络犯罪。这一迹象表明,网络罪犯开始转战这些日益流行的平台。在中国,43%的网民遭受过社交网络或手机网络犯罪的侵害,而42%的中国社交网络用户沦为社交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报告还揭示出,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只采取了基本措施来保护自己及其个人信息,如删除可疑电子邮件,以及在网上慎重地处理个人详细信息。但是,另外一些核心的预防措施却被忽视:45%的中国网民并不使用复杂的密码或并不经常更改密码,人们在网上输入银行账户等敏感个人信息前,也少有意识去检查浏览器中是否有安全认证符号。 

诺顿全球首席网络安全顾问亚当·帕尔默提醒,“强电子邮件密码是个人网络安全的关键。个人电子邮件账户中往往包含着通向个人网络世界的钥匙。罪犯不仅可以访问收件箱中的任何内容,而且还可以重置其他任何该用户可能登录的网站的密码,只要单击‘忘记密码’链接,截获这些电子邮件,就可以让用户再也无法访问自己的账户。因此,应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为电子邮件提供相应的保护。” 

报告将网络犯罪分为13类,包括病毒或者恶意软件感染电脑,接收到虚假电子邮件,个人邮件账户和社交网络账户被盗用,遭遇在线信用卡诈骗等。 

2012年诺顿网络安全报告对24个国家或地区的13000多位网民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他们的自述经历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果。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一条:中国电科学院信息安全实验室四川分中心授牌
下一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今年累计查处关闭敲诈勒索网站130多家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4 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0901896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茶张路1号省信息化中心

 邮箱登陆   网站地图   电话:029-88319550   传真:029-8831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