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技迅速崛起的今天,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企业、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石,科技的双刃性在信息化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国的重要安全问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63.6%%的企业计算机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力拓间谍门”给我国钢铁行业造成惊人损失,由此暴露出的中国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令人担忧。
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电脑成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载体,网络、信息和数据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DNA……但同时信息时代的安全威胁接踵而至,包括国家机要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信息终端都面临着来自病毒、黑客、木马等的威胁。在信息安全问题中尤以信息泄密最为严峻。
网络上曾经流行这样一副对联:“查漏堵漏难防渗漏,解密加密不免泄密。”横批是“安全难觅”。除软硬件故障、病毒与黑客入侵导致的意外泄密外,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不善,使敏感信息通过USB存储、电子邮件等形式,被内部人员非授权泄露或删除所导致的故意泄露商业机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断敲响警钟。
面对安全威胁加剧蔓延的现状,不容乐观的是,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应用程序层面,信息安全体系依然架构于国外技术基础之上,即处于消极防御的阶段,核心技术严重缺乏,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有关专家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加快发展自主科技,尽快摆脱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做到自我掌控。要实现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根本转型,必须以领先科技为先导,依靠不懈的自主创新,构筑起更为完善的立体式的信息安全新防线。
国家信息安全事关全局,事关全社会,需要政府、产业、学术各界的共同推进,需要来自产业链的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团结协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断更新理念,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为谋求“真安全”和“更安全”的信息环境不懈努力。
来源:中国警察网